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如何為學術研究成果鍍上一層金?影響大學研究人員技轉表現的因素

編輯的話

還記得校首頁幾度刊出本校理工海院教師成功將實驗室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技術移轉給產業界、展開商業用途嗎?事實上,校內技轉億元男周明奇老師就在我們國際處喔…^o^

報導一:助攻MIT次世代半導體材料 中山大學6吋晶體技轉5千萬

報導二:研發6吋氧化鎵單晶塊材 中山大學助攻新興半導體技術

 

學術研究人員的技轉表現會受到甚麼因素的影響?怎麼樣可以提升技轉表現?讓歐盟中心李明軒主任來導讀這篇Lerner等學者VoxEU的最新專欄文章The Commercialisation of University Research: The Role of People Versus Place

 

如何為學術研究成果鍍上一層金?影響大學研究人員技轉表現的因素

李明軒 國立中山大學歐盟中心主任

 

大學所從事的基礎研究長久以來被視為創新和經濟成長的來源,但許多大學教授所做的研究成果可能從未實現其完整的商業價值。

 

研究成果如何實現其商業價值?

 

Lerner等學者2024)在VoxEU最新專欄文章The Commercialisation of University Research: The Role of People Versus Place中注意到全世界各國政府都致力於高科技產業集群的創建,成功的例子包括美國加州的矽谷、以色列的矽谷沃地、到西非喀麥隆的矽山等。經濟學家一致認為,這些產業集群對創新有著強大的影響,搬到這類產業集群的研究人員都呈現一股創造力的爆發(Moretti2021)。

其中,許多創新集群的一個明顯特徵是有一個或多個強大的大學的存在。然而,一個令人感到困惑的事實是,並非所有的知名大學在產生商業外溢效果上的表現都是一樣的。例如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和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2016年,這兩所學校在學術研究上的支出同樣接近十億美元,但最後Stanford擁有32家創業公司,Duke僅有9家。許多政府投資了巨額資金來建造最先進的實驗室、並吸引頂尖研究人員,但當談到商業收益時卻常感失望。

 

大學教授的技轉表現

甚麼因素影響了大學教授「技術轉移」——將尖端研究轉化為商業活動的能力?

哈佛大學教授Lerner及其研究夥伴試著回答這個問題。他們觀察曾有過跳槽經驗的科學家們的技轉表現變化,從中抽絲剝繭尋找答案。

詳細來說,他們找出了大約14,000名曾經更換學術機構的教授或研究人員,接著計算每一位學者在原機構期間、與在新機構期間的「論文被引用數量」——不是被其他論文引用,而是被其他專利申請案件所引用的次數。他們以「論文被引用數量」的變化量來衡量每一位學者從原機構到新機構後「商業移轉價值」的增長。當然,此變化量有可能為正,代表該位學者技轉表現的進步,亦可能為負,代表該位學者技轉表現的退步。

接著,他們計算每一位學者跳槽前原機構的商業化程度、以及跳槽後新機構的商業化程度。此商業化程度是以該機構「平均每位學者論文被引用數量」來衡量。此「平均每位學者論文被引用數量」同樣僅限於被專利申請案件所引用的次數。他們將新機構的商業化程度減去舊機構的商業化程度,若此值為正,代表該學者是跳槽到一個商業化程度更高的機構,反之則代表該學者是跳槽到一個更注重學術研究的機構。

 

影響技轉表現的主要因素:機構本身走向

Lerner等人的關鍵發現可從圖1中明顯看出。圖1X軸是學者們跳槽前後機構的商業化程度差別,Y軸則是學者們跳槽前後個人技轉表現的變化。這兩個變數之間呈現非常明顯的正向相關,代表當學者們跳槽到一個商業化程度更高的機構,其個人技轉表現也會跟著提高。

 

1. X軸是學者們跳槽前後機構的商業化程度差別,Y軸是學者們跳槽前後個人在技轉表現上的變化。這兩個變數呈現非常明顯的正相關。

 

計量估計的結果進一步顯示學術人員技轉表現的差異有15%25%可以由他們所在的機構來解釋(在控制了學術人員的領域性質與自身背景之後);所在機構對於技轉的重視程度、而因此所提供的支援,可能都是其中的原因。

2繪出學者們跳槽前後技轉表現的情形,發現跳槽到更商業化機構的學者們在跳槽前並未就已預做準備、轉向更多應用研究,或是並非是本身技轉表現較佳者才會跳槽到商業化程度更高的機構。

 

2. 此圖的目的在排除樣本自我選擇(Self-Selection)的可能性。

 

影響技轉表現的其他因素:區位影響、制度支援

學術人員技轉表現的差異一部分是由所在的機構所驅動,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由機構所在的地點環境所驅動。Lerner等人的數據進一步提供了理由認為「區域特徵」,包括創投活動的多寡與創投資金的可及性,對學者的技轉表現有顯著的貢獻。

除此之外,作者們也使用訪談的方式整理出其他影響學者技轉表現的因素,發現「制度」是另一個重要的因素。例如技術移轉後的版稅分享和所有權規則、大學是否允許教授與研究人員休假以追求商業化活動、與機構內是否有積極支援技轉的行政人員等,都會影響學者的技轉表現。

 

機構附近創投活動的多寡與創投資金的可及性將影響技轉表現。

 

 

借鏡結果,讓台灣學界技轉表現更上一層樓

我國政府推動大專院校與產業界的「產學合作」歷時已久,這篇研究的發現說明大專院校對於技轉所展現的態度與所提供的支援、以及所在地區產業資金流動的氛圍是否活絡,都是影響產學合作是否能夠成功的原因。此篇研究發現值得借鏡,讓台灣學術界的技轉表現更上一層樓。

 

(本文編譯改寫自Lerner, Manley, Stein and Williams 202431日刊登於VoxEU之專欄文章The Commercialisation of University Research: The Role of People Versus Place。)

圖片來源:https://cayuse.com/value-of-research-commercialization/ https://www.seekpng.com/ima/u2q8y3o0r5a9y3r5/ 。)

瀏覽數: